- N +

跟踪拍摄技巧_跟踪拍摄手法

跟踪拍摄技巧_跟踪拍摄手法原标题:跟踪拍摄技巧_跟踪拍摄手法

导读:

核心原则1. 稳定性是王道: 避免画面抖动是首要目标。抖动会分散注意力,破坏沉浸感。2. 预测运动轨迹: 提前预判主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,让镜头移动更平滑、更早到位。...

核心原则

1. 稳定性是王道: 避免画面抖动是首要目标。抖动会分散注意力,破坏沉浸感。

2. 预测运动轨迹: 提前预判主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,让镜头移动更平滑、更早到位。

3. 保持构图: 在跟随过程中,始终关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(通常遵循三分法或中心构图)以及必要的头部空间(Headroom)和视线空间(Look Room)。

4. 留出运动空间: 在主体运动方向的前方留出更多空间(动态空间),避免画面“撞墙”感。

5. 速度匹配: 镜头移动的速度要与主体的速度相匹配,过快或过慢都会造成不适感。

常用设备与对应技巧

1. 手持:

技巧:

身体姿势: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,利用身体作为天然稳定器。核心收紧。

双手持机: 右手持握相机/摄像机,左手托住镜头底部或机身下方,双臂夹紧身体两侧。

呼吸控制: 平稳呼吸,避免在呼吸高峰时移动或开始移动。移动时屏住轻微呼吸或缓慢呼气。

步伐: 使用“蟹步”或“忍者步”——膝盖保持弯曲,小步、平稳地移动,用脚掌着地,避免上下颠簸。脚跟先着地容易导致震动。想象脚底粘着口香糖,轻轻抬起放下。

利用环境: 依靠墙壁、柱子、家具等作为支撑点。

广角镜头: 使用稍广一点的镜头(如24mm, 35mm)可以减轻手抖的影响。

练习!练习!练习! 手持稳定性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掌握。

2. 手持稳定器:

技巧:

完美调平: 这是基础!确保稳定器在不同角度都能保持平衡。

正确握持: 通常一只手握持手柄,另一只手可辅助调整构图或触摸屏。保持手臂放松但稳定。

跟随模式: 理解稳定器的不同模式(如航向跟随、航向和俯仰跟随、全域跟随、锁定模式),根据拍摄需求选择。跟踪移动通常用航向跟随或全域跟随。

平滑操控: 控制摇杆或转动手腕时动作要缓慢、线性,避免突然的急启急停。

步伐: 同样适用小步、平稳的“忍者步”。

焦点控制: 如果使用手动对焦或需要控制跟焦器,确保操作流畅不影响稳定。

3. 三脚架/独脚架(带云台):

技巧:

跟踪拍摄技巧_跟踪拍摄手法

阻尼设置: 调整云台的阻尼,使其既能顺畅移动,又不会因惯性而晃动。

平衡: 确保相机在云台上重心平衡,避免“点头”或“仰头”。

双手操作: 一只手控制摇臂进行上下/左右移动(Pan/Tilt),另一只手辅助推动或稳定三脚架/独脚架本身进行前后/左右移动(Dolly/Truck)。

独脚架优势: 比三脚架移动更灵活快速,提供比手持更好的稳定性,尤其适合需要快速跟拍的新闻、体育等场景。使用时将独脚架作为身体的延伸和支撑。

4. 轨道车/推车:

技巧:

铺设轨道: 确保轨道平整、连接稳固。

推车手: 推车手步伐要稳,速度均匀,启动和停止要柔和。与摄影师或云台手紧密配合。

构图控制: 摄影师或云台手专注于构图和焦点,推车手专注于速度和路径。

复杂运动: 可结合轨道铺设方向实现直线、曲线、升降等综合运动。

5. 摇臂/伸缩炮:

技巧: 用于大范围、复杂的升降跟拍。需要专业团队操作,实现从低角度到高角度或反之的流畅跟踪,营造宏大或特殊的视角。

常见的跟踪运动方式

1. 横向跟踪: 镜头与主体运动方向平行移动(如跟随跑步者、行驶的汽车侧面)。

设备: 轨道车、手持稳定器、手持(侧向蟹步)、独脚架。

2. 纵深跟踪/推近/拉远: 镜头沿着与主体运动方向相同(推近)或相反(拉远)的轴线移动。

设备: 轨道车(直线铺设)、手持稳定器(向前/后行走)、手持(小心控制前后移动的稳定性)、摇臂(结合升降)。

效果: 推近增强冲击力或聚焦细节;拉远展现环境或产生疏离感。

3. 弧线跟踪: 镜头围绕主体做弧形运动。

设备: 轨道车(曲线铺设)、手持稳定器(熟练操作者)、摇臂。

效果: 增加动感、戏剧性,全方位展示主体和环境关系,营造电影感。

4. 跟随升降: 在主体上升或下降时(如上下楼梯、坐电梯),镜头同步做升降运动。

设备: 摇臂(最佳)、手持稳定器/手持(需技巧和体力,上下楼梯尤其困难)。

实战建议

提前沟通与排练: 与被摄主体沟通好移动路线、起点、终点和速度。尽可能进行排练。

视线引导: 摄影师视线应稍微领先于主体,观察前方路径是否有障碍。

焦点控制: 这是跟踪拍摄的难点!

自动对焦:使用可靠的主体跟踪AF(如人脸/人眼识别、物体跟踪),并设置合适的跟踪灵敏度。

跟踪拍摄技巧_跟踪拍摄手法

手动对焦:需要经验丰富的跟焦员(Focus Puller)。提前测量标记点,练习焦点变换。峰值对焦、放大辅助很有用。

预判焦点:根据主体移动速度和方向,提前调整焦点环。

拍摄时长: 跟踪镜头建议拍得稍长一些,给后期剪辑留足空间。开始和结束多留几秒。

多拍几条: 尤其是复杂或重要的镜头,多拍几条保平安。

后期增稳: 如果前期有些轻微抖动,可以利用Premiere Pro(变形稳定器)、Final Cut Pro(稳定功能)、DaVinci Resolve(稳定器)等软件进行后期稳定处理。但前期稳定永远是首选,后期增稳有损画质且效果有限。

注意环境: 留意地面是否平整、有无障碍物、光线变化、背景是否杂乱等。

声音: 移动拍摄时,摄影师/助理的脚步声、稳定器电机声、轨道摩擦声都可能被麦克风收录,需注意。

总结

掌握跟踪拍摄需要理解核心原则,根据拍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设备,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稳定性、预判能力和构图技巧。无论是使用最简单的手机手持,还是复杂的轨道摇臂系统,平稳、流畅、精准的构图和对焦始终是追求的目标。记住,好的跟踪镜头能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动作中,而不会注意到镜头本身的存在。

祝你拍摄顺利,拍出流畅精彩的跟踪画面!✨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下一篇:

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
快捷回复:

    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共4人参与)参与讨论

    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