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汤拍摄技巧,茶拍摄布景
原标题:茶汤拍摄技巧,茶拍摄布景
导读:
一、核心布景理念与元素1. 主题与风格确定: 简约现代: 纯色背景(深灰、白、米色、大地色系),线条简洁的茶具,极少的道具,突出茶汤本身。 自然禅意: 木质托盘、...
一、核心布景理念与元素
1. 主题与风格确定:
简约现代: 纯色背景(深灰、白、米色、大地色系),线条简洁的茶具,极少的道具,突出茶汤本身。
自然禅意: 木质托盘、竹席、石头、苔藓、枯枝、一片叶子、一瓣花。营造宁静、与自然融合的感觉。
中式古典: 深色木质桌面(如紫檀、黑胡桃纹理)、书法字画(作背景或局部)、古典茶器(紫砂、建盏、青瓷)、香炉、折扇、线装书。
温馨生活: 棉麻茶巾、点心碟、书本、眼镜、窗外自然光,营造日常品茶的惬意感。
2. 背景选择:
纯色背景板/纸: 最易控制,深色(黑、深灰、深蓝、墨绿)能突出浅色茶汤和茶具,营造高级感;浅色(白、米白、浅灰)则显得清新明亮。推荐使用哑光材质,避免反光干扰。
木质纹理: 木桌、木砧板、木托盘。提供自然温暖的质感,是茶拍摄的经典选择。注意纹理不要太杂乱喧宾夺主。

布料: 棉麻、亚麻、丝绸、粗布茶席。能增加层次感和柔和度。选择与茶具、茶汤颜色协调的单色或简单纹理布料。
环境背景: 虚化的书架、绿植、窗景等,增加空间感和氛围,但务必保证主体(茶汤)清晰突出。
3. 核心道具:
茶具: 茶杯、茶壶、公道杯、盖碗、茶则、茶针、茶匙。选择造型优美、质地优良的茶具。注意风格统一(如都是粗陶、或都是白瓷)。
茶巾/茶席: 用于铺垫,增加层次和质感,也能吸收溢出的茶水。
自然元素:
植物: 一片新鲜的茶叶(最好与拍摄的茶一致)、一枝小花(勿喧宾夺主)、一小段苔藓、一根枯枝。
石头/木块: 增加稳重感和自然气息。
水: 可以用小喷雾瓶在背景或道具上喷点水珠,增加清新感(慎用,别喷到茶汤上)。
关联物品(慎用,点到即止):
线装书、毛笔、印章(中式)。
小碟点心(如绿豆糕、小饼干)。
香炉、线香(营造意境,注意烟雾不要干扰主体)。
老物件(如旧铜钱、小佛像)。
二、茶汤拍摄核心技巧
1. 光线是灵魂:

自然光为王: 首选靠近大窗户的柔和的侧光或逆光(拉上薄窗帘或使用柔光板)。这种光线能完美展现茶汤的通透感和色泽层次。
侧光: 能清晰勾勒茶具轮廓,展现纹理质感,茶汤的明暗过渡自然。
逆光: 最能突出茶汤的通透、晶莹剔透感!茶汤边缘会发光,特别适合表现红茶、普洱等深色茶汤的油润光泽。注意: 逆光拍摄时,可能需要使用反光板(白色泡沫板或专业反光板)在茶具正面补光,避免正面过暗,同时保留逆光效果。
人造光辅助: 阴天或夜晚,使用柔光箱(至少一个,最好两个:主光+补光/轮廓光)。同样优先考虑侧光和逆光位。避免硬光直射产生刺眼高光和浓重阴影。LED常亮灯或闪光灯(加柔光罩)均可。
避免: 直射的硬阳光(会产生过曝和生硬阴影)、头顶正上方的光源(容易在茶汤表面形成难看的光斑)。
2. 展现茶汤之美:
角度选择:
45度角: 最常用,能同时展现茶汤表面和一定深度,以及茶杯/茶壶的形态。
俯拍/顶视图: 适合展现茶席整体布局、茶汤在杯中的形态(如拉花、汤色均匀度)。注意构图简洁,避免杂乱。
平视: 能突出茶汤的厚度和质感,尤其适合拍摄茶汤从壶嘴流出的动态瞬间。
微距/特写: 聚焦茶汤表面、茶叶舒展状态、杯壁挂汤的细节、气泡等,极具视觉冲击力。
表现“动感”:
倒茶瞬间: 拍摄茶水从壶嘴流入公道杯或茶杯的弧线。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(1/500s或更快)凝固水流,或稍慢快门(1/60s
茶汤涟漪: 轻轻晃动茶杯或用茶匙轻点茶汤,捕捉细微的涟漪。同样需要足够快的快门。
热气: 拍摄刚冲泡好的茶的热气。需要深色背景、逆光或侧逆光,并适当提高对比度。背景越暗,热气越明显。确保环境温度低于茶汤温度(冬天更容易拍出)。
突出通透感: 逆光+深色背景是绝配。确保茶具干净无指纹水渍。浅色茶汤(绿茶、白茶)在浅色背景上也能显得清透。
表现色泽: 白平衡要准确!使用RAW格式拍摄,后期可精细调整。避免环境光(如暖色灯光)对茶汤颜色的干扰。
3. 构图与细节:
简洁为上: “少即是多”。移除画面中所有不必要的元素。主体(茶汤)要突出。
黄金分割/三分法: 将茶具或茶汤的焦点(如杯口、壶嘴)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或三分之一线上。
留白: 在画面中留出适当的空白区域(尤其是茶汤流动的方向或视线方向),营造呼吸感和意境。
层次感: 利用前景(虚化的茶叶、花瓣、茶巾一角)、中景(茶杯茶壶)、背景(虚化的环境或纯色)创造空间深度。
线条引导: 利用茶具的边缘、茶巾的褶皱、倒出的水线等线条引导观众视线到主体(茶汤)。
清洁!: 确保茶具内外光洁无痕,无指纹、水渍、灰尘。这是专业感的关键。
三、实用小贴士
1. 使用三脚架: 保证稳定,尤其在光线不足、使用慢门拍摄水流或热气时,以及进行微距拍摄时。
2. 手动对焦: 在微距或浅景深拍摄时,自动对焦可能不准确,切换到手动对焦精准控制焦点(如对焦在茶汤表面、茶叶或杯口)。
3. RAW格式拍摄: 为后期调整白平衡、曝光、色彩和细节保留最大空间。
4. 反射与反光板: 利用小的黑色卡纸(吸光板)消除茶具或茶汤上多余的反光或光斑。利用白色卡纸(反光板)给暗部补光。
5. 模拟“新鲜感”: 如果拍摄时间较长,茶汤表面可能结膜或冷却失去活力。准备小喷壶喷极细水雾模拟热气(小心别喷到镜头),或用新泡的茶替换。
6. 后期调整:
校正白平衡,还原茶汤真实色泽。
适当提高对比度和清晰度(小心别过度),增强质感。
微调高光(恢复过曝细节)、阴影(提亮暗部细节)、白阶和黑阶。
在HSL/颜色分级中精细调整茶汤的颜色饱和度与明度。
去除传感器灰尘或画面中的微小瑕疵。
案例思路参考
场景: 深灰色哑光背景板,一块粗糙质感的深色木片作为基底。
道具: 白瓷盖碗、白瓷品茗杯、玻璃公道杯(展示茶汤)、一小枝带花苞的梅花(斜放在后方虚化)。
光线: 左侧大窗柔和的逆光,右侧用白色泡沫板补光。
拍摄: 拍摄盖碗出汤倒入公道杯的瞬间(高速快门凝固水流),重点表现金黄透亮的茶汤(如乌龙茶)和热气。构图采用45度角,水流方向指向画面留白处。
后期: 加强茶汤的暖金色调,略微提升通透感,压暗背景突出主体。
拍好一杯茶,关键在于精心布景营造氛围、巧妙用光展现质感、精准构图突出主体、捕捉瞬间传递意境。多尝试不同的组合,观察光线的变化,保持画面干净简洁,你就能拍出令人心动的茶汤美照。祝拍摄愉快!✨

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