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人物拍摄技巧(给人物拍摄技巧和方法)
原标题:给人物拍摄技巧(给人物拍摄技巧和方法)
导读:
一、构图:打造视觉焦点1. 三分法: 将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分,形成九宫格。将人物的眼睛(或脸部)放置在交叉点上(尤其是上面两个交叉点之一),通常比放在中心更自然、更具动感...
一、构图:打造视觉焦点
1. 三分法: 将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分,形成九宫格。将人物的眼睛(或脸部)放置在交叉点上(尤其是上面两个交叉点之一),通常比放在中心更自然、更具动感。
2. 视线留白: 当人物看向画面一侧时,在视线方向预留更多空间(通常占画面的1/3到2/3),避免人物“撞墙”的压抑感。
3. 居中对称: 在特定场景下(如庄严、仪式感、极简背景),将人物居中放置能营造力量感和平衡感。尤其适合环境对称或人物姿态对称的情况。
4. 利用线条引导: 寻找环境中的线条(道路、栏杆、河流、墙壁、光影分界线),引导观众的视线指向人物主体。
5. 前景运用: 在镜头和人物之间加入一些虚化的前景(树叶、花朵、门框、纱帘),增加画面层次感和深度感,营造氛围。
6. 框架构图: 利用门、窗、拱门、树枝等自然或人造的框架将人物“框”起来,集中观众注意力,增加趣味性。
7. 填满画面: 靠近拍摄,让脸部或上半身占据大部分画面(特写、半身像),突出人物的表情、眼神和细节,适合表现情绪。
8.适合表现情绪。
8. 避免切割关节: 构图时,边缘尽量不要在人物的关节处(手腕、脚踝、膝盖、脖子、腰部)切割,会显得突兀不自然。要么包含完整肢体,要么在关节之间切割。
二、光线:塑造人物与氛围
1. 优先自然光: 柔和均匀的自然光是最佳选择。
黄金时段: 日出后1小时和日落前1小时。光线温暖柔和,角度低,能勾勒轮廓,产生漂亮的阴影。是拍摄人像的黄金时间。
阴天/薄云: 云层相当于巨大的柔光箱,光线均匀柔和,没有强烈阴影,非常适合拍摄,尤其是表现皮肤质感。
避免正午强光: 正午阳光直射,光线生硬,会在眼窝、鼻子下方形成难看阴影("熊猫眼")。如果必须拍,可寻找树荫下、建筑物阴影处,或荫下、建筑物阴影处,或使用反光板补光。
2. 光的方向:
顺:

顺光: 光线从摄影师背后照向人物。人物受光均匀,色彩鲜艳,但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。
侧光: 光线从侧面照向人物。能突出人物轮廓和面部立体感(如鼻梁、颧骨),质感强,戏剧性强。注意控制明暗对比。
逆光: 光线从人物背后照向镜头。能勾勒出人物轮廓(发丝光),营造梦幻、浪漫的氛围。关键是要补光! 用反光板(银色/白色)或闪光灯(功率调低)照亮人物面部,避免低)照亮人物面部,避免脸部过暗。
顶光/底光: 通常不理想(顶光造成深眼窝,底光显得诡异)。尽量避免,或创造特殊效果时使用。
3. 室内/弱光:
靠近窗户: 利用窗户光作为主光源,光线通常比较柔和。让人物面对或侧对窗户。
使用反光板: 在人物背光一侧放置反光板(白色泡沫板、专业反光板)反射光线,填充阴影。
利用环境光源: 巧妙利用台灯、壁灯、烛光等营造氛围,注意白平衡。
补光灯/闪光灯: 必要时使用,但注意控制光线强度和方向,避免生硬。可尝试跳闪(闪光灯打向天花板或墙壁反射)来柔化光线。
三、角度与透视:改变视觉效果
1. 平视角度: 相机高度与人物眼睛齐平。最自然、最常用,符合日常视角,有亲切感。
2. 低角度仰拍:
相机低于人物眼睛,从下往上拍。让人物显得高大、有力量感、权威感,腿显得更长。
适合拍儿童(模拟他们的视角)、表现英雄感或独特视角。
注意避免拍到不雅观的鼻孔,或导致下巴线条不明显。
3. 高角度俯拍:
相机高于人物眼睛,从上往下拍。让人物显得娇小、可爱、有亲和力,脸显小。
适合拍摄坐姿、躺姿,或营造一种被呵护、观察的视角。
过度俯拍可能让成人显得矮小或不自信,需谨慎。
4. 改变拍摄距离:
特写: 聚焦面部表情、眼神、细节(如手、嘴唇)。强调情绪和故事感。
半身像: 展现上半身和部分肢体语言。兼顾表情和姿态。
全身像: 展现人物整体姿态、服装和环境的关系。
环境人像: 人物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,环境交代背景故事。人物通常较小,但仍是视觉焦点。
四、引导与互动:捕捉自然瞬间
1. 沟通是核心: 拍摄前和拍摄中多与模特沟通,建立信任和放松的氛围。解释你的想法,鼓励他们。
2. 缓解紧张: 大多数人面对镜头会紧张。先聊天,放点音乐,开点小玩笑。可以先拍些随意的热身照。
3. 给予明确指令:
避免含糊的"自然一点"。给出具体动作:"头稍微向左转一点"、"肩膀放松向后"、"手轻轻放在栏杆上"、"看向远方那个尖顶"。
利用"数到三"的技巧:让模特闭眼或看别处,数到三时睁眼/看镜头并微笑,往往能捕捉到更自然的表情。
4. 捕捉动态与瞬间:
抓拍: 让模特自由走动、转身、跳跃、整理头发、看书、喝咖啡... 你在一旁抓拍最自然的瞬间。开启连拍模式。
眼神引导:
看镜头: 建立与观者的直接联系,有交流感。
看远方/某物: 营造故事感、沉思感、期待感。
闭眼/向下看: 表现安静、享受、沉思、悲伤等情绪。

5. 利用道具与环境: 让模特与周围的环境或道具互动(倚靠墙壁、抚摸树叶、看书、玩帽子、喝饮料),能放松模特,也让照片更有情境感和故事性。
6. 真诚的赞美: 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,展示好的照片给模特看,增强其信心。
⚙ 五、相机设置建议(针对相机用户)
1. 模式选择:
光圈优先: 最常用。手动设置光圈,相机自动匹配快门速度。方便控制景深(背景虚化程度)。
手动模式: 完全控制光圈、快门、ISO。适合复杂光线或追求精确曝光。
2. 光圈:
想虚化背景,突出人物:使用大光圈(小f值,如 f/1.4, f/1.8, f/2.8)。
想交代清晰的环境:使用小光圈(大f值,如 f/5.6, f/8, f/11)。
3. 快门速度:
保证清晰:安全快门速度一般不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(如50mm镜头不低于1/50秒)。拍摄动态或使用长焦时需更快快门。
捕捉动态模糊:故意用较慢快门(如1/30秒或更慢)拍摄运动中的人物(如)拍摄运动中的人物(如旋转、跳跃),营造动感(需三脚架或稳定技巧)。
4. ISO:
光线好时,尽量用低ISO(如ISO 100, 200)保证最佳画质。
光线不足时,逐步提高ISO以获取足够曝光,但注意高ISO带来的噪点。
5. 对焦:
单点自动对焦: 精准控制对焦点,推荐使用。将对焦点(单点或小区域)对准人物的眼睛(尤其是靠近镜头的那只眼睛)。
使用大光圈时,对焦要格外精准。
6. 白平衡:
根据光源设置正确的白平衡(日光、阴天、阴影、白炽灯等),或在RAW格式下拍摄,后期可无损调整。避免人物肤色偏色。
7. 连拍模式: 拍摄动态或表情变化时使用,提高捕捉完美瞬间的成功率。
六、不容忽视的细节
1. 检查背景: 按下快门前,快速扫描整个取景框!注意是否有:
电线杆/树枝"长"在头上?
杂乱的垃圾、不协调的颜色、分散注意力的不协调的颜色、分散注意力的元素?
其他人乱入?
水平线是否歪斜?
2. 注意边缘: 检查画面边缘是否有被切割的部分肢体或重要元素。
3. 衣着与妆容: 提醒模特注意服装是否平整,妆容是否完好(尤其拍特写前)。
4. 保持相机稳定: 使用安全快门速度或三脚架/稳定器,避免糊片。
5. 多拍多尝试: 不要吝啬快门。尝试不同的构图、角度、表情、姿势。后期再挑选最佳照片。
对于手机用户
上述构图、光线、角度、引导模特的技巧同样适用!
利用手机的人像模式(虚化背景效果)。
点击屏幕对焦并调整曝光(上下滑动小太阳图标)。
使用网格线辅助构图(三分法)。
善用HDR功能应对大光比场景。
尝试利用手机的小巧灵活,尝试非常规角度(如贴近地面、伸入缝隙)。
总结关键点
光线是灵魂: 善用柔和自然光,理解光的方向。
构图是骨架: 遵循基本法则但不拘泥,突出主体。
角度是魔法: 不同角度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。
互动是桥梁: 引导模特放松自然,捕捉真实瞬间。
细节决定成败: 时刻检查背景和边缘。
最重要的是多练习,多观察优秀的摄影作品,培养自己的审美和感觉。祝你拍出满意的人物照片!
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