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古拍摄技巧,复古风拍摄技巧
原标题:复古拍摄技巧,复古风拍摄技巧
      导读:
一、前期拍摄:打造复古基底1. 选择复古感主体与场景: 老物件: 旧电话、收音机、打字机、搪瓷杯、铁皮玩具、旧书、黑胶唱片、复古汽车等。 复古穿搭: 喇叭裤、花衬...
一、前期拍摄:打造复古基底
1. 选择复古感主体与场景:
老物件: 旧电话、收音机、打字机、搪瓷杯、铁皮玩具、旧书、黑胶唱片、复古汽车等。
复古穿搭: 喇叭裤、花衬衫、波点裙、高腰裤、垫肩西装、复古墨镜、发带等。服装的材质(灯芯绒、丝绒、花呢)和颜色也很重要。
经典场所: 老式咖啡馆、复古理发店、旧货市场、老街区、有年代感的公园、保龄球馆、游戏厅等。

经典活动: 野餐、跳迪斯科、开车兜风、玩老式游戏机、用胶片相机拍照等。
2. 运用特定构图与取景:
中心构图: 很多老照片喜欢把主体放在画面正中央。
大胆留白/负空间: 有时画面会有较大面积的单一背景(天空、墙面),营造简洁感。
非严谨构图: 不必追求黄金分割线,可以尝试随意、生活化的视角,甚至轻微倾斜角度(模仿老照片扫描不齐的感觉)。
框式构图: 利用门框、车窗等作为前景框架。
特写与半身像: 突出人物表情、服装细节或小物件。
3. 利用独特的光线:
柔和自然光: 清晨或傍晚的“黄金时刻”光线温暖柔和,非常适合复古氛围。阴天的散射光也能带来温和效果。
模拟老式闪光灯效果: 老式相机闪光灯通常正面直打,光线硬朗,会在背景留下浓重的阴影,人物边缘清晰锐利(有时显得生硬)。可以用机顶闪光灯或离机闪光灯(加柔光罩效果会减弱复古感,不加则更“正宗”)。
利用现场光: 老式霓虹灯、钨丝灯泡(暖黄光)、荧光灯(冷绿光)都能提供强烈的年代感光源,注意白平衡设置。
光影对比: 大胆运用光影,形成明暗对比。
4. 色彩搭配与道具:
研究年代配色: 不同年代流行色不同。70s流行大地色、橘黄、橄榄绿、棕色;80s流行高饱和的宝蓝、玫红、紫色、荧光色;90s流行柔和的莫兰迪色、牛仔蓝、酒红等。在服装、道具和场景中融入这些色彩。
道具点睛: 一个合适的道具(如一瓶老汽水、一副旧眼镜、一束塑料花)能瞬间提升复古感。
二、设备选择(可玩性高)
1. 真正的胶片相机:
最正宗: 直接使用胶片拍摄(135或120),不同胶片品牌和型号(如柯达金200、富士业务卷、爱克发Vista)自带独特色彩和颗粒感。
体验感强: 拍摄过程本身就有复古仪式感。
成本高、门槛高: 需要购买胶卷、冲洗扫描,无法即时查看。
2. 数码相机/手机 + 后期:
最常用、最灵活: 用现代设备拍摄,通过后期处理模拟胶片效果。
设置建议:
图片格式: 拍摄 RAW 格式(保留最大后期空间)或 JPEG(选择较中性的图片风格)。
白平衡: 根据现场光设置准确或故意偏移(如偏黄营造暖调老照片感)。
对比度: 拍摄时可适当降低对比度(方便后期调整)。
饱和度: 拍摄时可选择标准或稍低饱和度。
3. CCD 数码相机(老数码相机):
千禧年复古感: 2000年代初期的数码相机传感器(CCD)成像有独特风味:低像素、高噪点(有时像颗粒)、色彩倾向独特(偏青、偏品)、动态范围低、闪光灯效果明显。
怀旧利器: 能直接拍出有年代感的数码照片。
注意: 画质通常较差,注意电池和存储卡兼容性问题,市场有炒作溢价。
4. 一次性胶片相机:
简单有趣: 操作傻瓜,自带胶片感,适合活动或旅行。
画质一般: 镜头和胶片固定。
️ 三、后期处理:点睛之笔(关键步骤!)
这是将数码照片转化为复古风的核心环节:
1. 色彩调整:
色温色调: 整体基调偏暖(加黄/红)或根据年代调整(如80s冷调荧光感可加青蓝)。
色彩分级:
阴影/中间调/高光: 分别调整不同区域的色彩倾向。例如:
经典胶片感: 阴影加青或绿,高光加黄或橙。

港风: 整体偏青绿,高光带点洋红。
日系: 低对比,低饱和,可能偏青或蓝。
HSL/颜色通道: 精细调整特定颜色的色相、饱和度和明度。复古风常见:
降低蓝色饱和度/改变蓝相(避免现代数码感)。
增强红色、橙色、黄色的表现(暖调)。
调整绿色(常偏向墨绿或黄绿)。
降低饱和度: 整体或局部降低饱和度,营造褪色感。但注意80s风格可能是高饱和的。
增加自然饱和度: 在降低饱和度后,适当增加自然饱和度,让色彩更耐看。
2. 影调调整:
降低对比度: 老照片或胶片扫描件对比度通常较低。但模拟闪光灯效果时对比度会较高。
调整曲线: 使用RGB曲线或点曲线。
压缩高光/提升阴影: 营造柔和的低对比效果(S型曲线反着用)。
添加灰度: 在曲线中间调部分拉出一个小平台,增加灰度感。
分离色调曲线: 红、绿、蓝通道曲线分开微调,能制造独特的色调分离效果(如阴影偏青绿)。
降低清晰度/去朦胧: 让画面稍微柔和一点。
3. 添加“瑕疵”与质感:
添加颗粒/噪点: 至关重要! 选择“颗粒”而非“噪点”,调整大小和强度,模仿胶片颗粒感。适度添加,避免过度。
添加晕影: 轻微的暗角效果能引导视线,增加老镜头感。
模拟划痕、灰尘、漏光: 可以使用叠加素材或特定插件(如Nik Collection, Retouch4me, VSCO, RNI Films等滤镜包常带这些效果),但要谨慎使用,点到为止,过于夸张会显得虚假。手机APP如FIMO、HUJI、NOMO等内置了这些效果。
边框/白边: 添加简单的白色或黑色边框,模拟胶片扫描的观感。
4. 锐化与柔化:
老镜头锐度通常不高,可以轻微降低锐度或加一点高斯模糊(非常轻微)。但如果是模仿老式闪光灯效果,主体边缘可以保持锐利。
四、提升复古感的小贴士
研究参考: 多看你想模仿年代的老照片、电影海报、杂志广告,分析其色彩、构图、人物姿态、服装发型特点。电影是绝佳的灵感来源(如《美国往事》代表30s-60s,《出租车司机》代表70s,《春天不是读书天》代表80s,《猜火车》代表90s)。
音乐辅助: 拍摄时播放对应年代的音乐,帮助模特和你进入状态。
姿态与表情: 模特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要符合年代特征(如70s的慵懒自由,80s的张扬活力,90s的酷感随性)。
主题连贯性: 服装、道具、场景、光线风格要尽量统一在一个年代或风格体系内,避免混搭导致混乱。
适度原则: 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,“复古感”的营造都要讲究分寸。过度堆砌效果(如夸张的漏光、划痕)反而会显得廉价和刻意。目标是自然、有氛围感。
总结
复古风拍摄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从主题策划、场景选择、服装道具、光线运用、构图取景到后期调色全方位考虑。前期拍摄是基础,提供高质量的素材;后期调色是灵魂,赋予照片复古的“味道”和“质感”。多实践、多观察、多分析经典作品,找到你最喜欢的复古风格并不断精进。
你想尝试哪种特定年代的复古风格(如70s 波西米亚风、80s 迪斯科风、90s 港风/日系)?或者有具体的拍摄主题想法吗? 我可以提供更针对性的建议!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