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玩拍摄技巧古玩拍照技巧
原标题:古玩拍摄技巧古玩拍照技巧
导读:
一、 基础准备与环境1. 清洁与安全: 轻柔清洁: 拍摄前,用软毛刷、气吹或专用清洁布极其轻柔地清除灰尘和指纹。绝对避免使用液体清洁剂! 不确定清洁方法时,请勿自行处...
一、 基础准备与环境
1. 清洁与安全:
轻柔清洁: 拍摄前,用软毛刷、气吹或专用清洁布极其轻柔地清除灰尘和指纹。绝对避免使用液体清洁剂! 不确定清洁方法时,请勿自行处理。
安全放置: 将古玩放置在极其稳固的台面上。对于易碎、易倒或不规则的物品:
使用博物馆胶泥/蓝丁胶(无痕、可塑性强)固定底部。
使用拍摄支架、沙袋或专用文物拍摄台。
小件物品可放在纯色、无纹理的绒布、毛毡或专业拍摄背景纸上,增加稳定性并防止滑动。

佩戴手套: 处理古玩时务必佩戴干净的棉质或尼龙手套,避免手上的油脂和汗渍污染物品。
2. 简化背景:
纯色背景是首选: 使用无缝背景纸(灰色、白色、黑色最常用)、无纹理的绒布、毛毡或专业的拍摄静物台。背景颜色应根据古玩颜色和想营造的氛围选择(浅色背景突出深色物品,深色背景突出浅色物品,灰色最中性)。
避免杂乱: 确保背景干净、无杂物、无干扰性的纹理或反光。背景的作用是突出主体,而非抢镜。
3. 光线是关键:
绝对避免闪光灯: 强烈不建议使用相机内置闪光灯或机顶直闪! 强烈的直射闪光会造成刺眼的高光、浓重的阴影、破坏物品本身的质感(尤其是瓷器、玉器的温润感),最严重的是,紫外线可能对某些有机材质(如书画、象牙、丝织品、彩绘)造成不可逆的损害!
利用自然光(谨慎): 在柔和的自然光下(如阴天、朝北的窗户旁)拍摄效果很好。避免阳光直射! 直射阳光会产生强烈阴影,导致曝光困难,且紫外线同样有害。使用柔光板/纱帘来散射强烈的阳光。
人造光源(推荐): 使用持续光源(LED灯板/灯棒、摄影灯)是最可控的选择。你需要:
主光: 作为主要照明,通常从侧面或斜上方打光,角度可调。
辅光: 用于照亮主光产生的阴影区域,降低明暗对比度。亮度应低于主光。
柔光设备: 必备! 使用柔光箱、柔光伞、硫酸纸或漫反射板来包裹或散射光线,使光线变得柔和、均匀,减少生硬的阴影和高光点。柔光面积越大、离主体越近,光线越柔和。
背景光(可选): 单独照亮背景,使主体与背景分离。
重点光(可选): 用小光源(如束光筒)突出某个特定细节。
二、 拍摄设置与技巧
1. 稳定相机:
必须使用三脚架! 这是保证画质清晰、方便精确构图、使用低ISO和小光圈的关键。关闭镜头或机身防抖(如果使用三脚架)。
遥控/延时快门: 使用快门线、遥控器或相机自带的2秒延时自拍功能,避免按快门时的震动。
2. 相机设置:
拍摄模式: 使用 手动模式 获得完全控制,或 光圈优先模式 控制景深。
光圈: 使用 小光圈。为确保整个古玩主体清晰(尤其是立体器物),通常需要 f/8
ISO: 尽可能低! 设为相机原生最低ISO(如ISO 100)以获得最纯净、无噪点的画质。
快门速度: 由光圈和ISO决定。因为用了三脚架,速度慢没关系。确保足够亮以避免欠曝。
白平衡:
使用 手动白平衡!对着拍摄时放置在古玩旁边的 灰卡或白卡 设置自定义白平衡,这是保证色彩准确还原的关键步骤。不同光源色温差异很大。
如果用RAW格式拍摄,后期可无损调整白平衡。
对焦:
使用 手动对焦!尤其拍摄微小细节或复杂表面时,自动对焦可能不可靠。利用相机的 实时取景+放大功能 进行精确对焦。
对于有深度的立体器物,确保关键部位(如铭文、纹饰中心)清晰。必要时可尝试 景深合成。
文件格式: 务必使用 RAW格式!RAW文件包含最多的图像信息,为后期调整(曝光、白平衡、细节恢复)提供极大空间。JPEG仅作为备份或快速预览。
3. 构图与角度:
完整展示: 拍摄展现物品全貌的“标准照”。通常采用正面、侧面、顶视图等角度。
突出细节: 对关键的、有价值的细节进行特写拍摄:铭文、款识、签名、纹饰、工艺特征(如开片、包浆、修补痕迹)、材质纹理(木纹、玉质、锈色)。
多角度记录: 围绕物品拍摄多个角度(如每隔45度或30度一张),全面记录其形态。对于立体器物,顶视图和底视图也很重要。
构图原则: 运用基本的构图法则(如三分法、居中对称、引导线),但核心是让物品本身成为视觉焦点,背景简洁。留出适当空间,避免画面过于拥挤。
展现特征: 思考如何通过角度和光线最好地展现该古玩的独特之处(如玉器的通透、瓷器的釉光、青铜器的锈色、木器的包浆)。
比例参照: 在画面中放置比例尺(专业厘米比例尺或常见的、尺子)。对于小件,微距摄影更需要精确的比例尺。确保比例尺与物品处于同一焦平面。
三、 针对不同材质的关键点
1. 瓷器/陶器:
重点表现釉色、光泽、开片、画工、器型。
用柔和侧光或前侧光表现立体感和画工细节。顶光可表现釉面整体光泽。逆光可表现薄胎瓷的透光性。
小心避免在光滑釉面上形成刺眼的高光点。
拍摄底足、款识是重要鉴定依据。
2. 玉器/宝石:
重点表现玉质(温润、通透度)、颜色、雕工、沁色。
光线要非常柔和均匀,避免要非常柔和均匀,避免强光直射破坏温润感。透光拍摄(使用透光台或从后方打弱光)能展现内部结构和绺裂。
深色背景(如黑绒布)能突出浅色玉石的洁白温润。
3. 青铜器:
重点表现器型、纹饰、锈色(皮壳)、铭文。
使用侧光或低角度的光线来凸显浮雕纹饰的立体感和锈层的层次。光线不宜过平。
拍摄锈色要力求真实还原其绿、蓝、红等不同色泽。
4. 书画/纸绢类:
极其谨慎! 避免强光和紫外线。光线务必均匀、柔和、低强度。
最好使用专门的书画拍摄架或将其平放拍摄,避免弯曲。
重点表现笔墨线条、设色、印章、纸张/绢帛质地、装裱。
需要极高的分辨率和精准对焦记录细节。可能需要分段拍摄后拼接。
5. 木器/家具:
重点表现木质纹理、包浆光泽、榫卯结构、雕刻工艺。
使用侧光或前侧光强调木纹和雕刻的立体感。柔和的光线有助于表现包浆的温润感。
拍摄整体和局部细节(如雕花、铜活)。
6. 钱币/徽章:
需要微距镜头。
光线要均匀,避免反光。使用环形灯或从两侧打光+柔光罩是常见方法。
务必保持钱币绝对水平,并与相机传感器平行,防止变形。
正反面清晰拍摄,边齿也要拍(对银元等很重要)。
深色背景常能更好地突出金属质感。
️ 四、 后期处理
1. 必要性: RAW文件的后期处理是专业古玩摄影工作流的重要一环。
2. 基本原则: 忠实还原! 目标是校正拍摄时无法完全避免的偏差(色偏、轻微曝光问题),还原物品最真实的样貌,而非进行艺术化修饰或美化。任何可能误导对物品认知的修改都是不专业的。
3. 主要操作:
精确调整白平衡(依据灰卡)。
微调曝光和对比度(恢复高光/阴影细节)。
适当增加清晰度/锐化(突出细节,但要适度,避免生硬噪点)。
校正镜头畸变和透视变形(如拍摄书画边缘时)。
去除画面中的灰尘点(用修复/克隆工具)。
裁剪构图,调整水平。
谨慎调整色彩饱和度,以准确还原实物颜色为准。
4. 软件: Adobe Lightroom, Photoshop, Capture One 等专业软件。
手机拍摄补充要点
发挥优势: 使用手动模式/专业模式(如果支持),控制曝光、对焦、白平衡(尽量手动设置色温K值,或对着白纸设定)。
保证稳定: 使用手机三脚架或稳固支撑。
光线优先: 柔和光线原则不变。可利用外接手机小LED补光灯+柔光罩。
清洁镜头。

使用原生相机App: 通常比第三方App画质更好,尤其对于RAW支持。
善用微距模式/外接微距镜头: 拍摄细节。
对焦与曝光分离: 长按屏幕锁定对焦和曝光后,可分别滑动调整曝光补偿。
后期App: 使用Snapseed, Lightroom Mobile等进行基础调整(曝光、白平衡、裁剪、去污点、适度锐化)。
⚠️ 最重要原则
安全第一: 任何操作不能危及古玩安全!轻拿轻放,稳妥固定,避免强光(尤其是紫外线)和不当清洁。
真实还原: 拍摄和后期都以准确记录物品的客观状态为最高目标,为研究、鉴定、收藏提供可靠依据。
耐心细致: 古玩拍摄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布置、调整、反复尝试,才能得到理想效果。
掌握这些技巧需要实践。从基础的光线和背景设置开始,逐步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拍摄方法,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。祝你拍出精彩、专业的古玩照片! ✨

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